寿光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发布时间:2023-10-27    来源:本站


俯瞰寿光市一角

山东省寿光市位于渤海莱州湾西南畔,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辖14处镇街、1个省级开发区,共有968个村。寿光是农圣贾思勰、文圣仓颉、盐圣夙沙氏“三圣故里”,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寿光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市当排头、全省争前列、全国进位次,不断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贯穿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循环利用,走出了一条规范、节约、集约、高效、统筹发展的新路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自然资源保障。近3年来,全市累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5万亩,“标准地”“带设计方案”出让7000余亩,审批提速30%以上。同时,寿光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是潍坊市唯一获评县(市)。

规划引领

优化空间布局

一是统筹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寿光市坚持保护优先,在科学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基础上,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划定城镇边界207平方公里,引导形成科学紧凑的城镇发展格局。其中:新增城镇建设用地37.6平方公里,增量居潍坊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强化生产、生活生产空间深度融合,优化功能分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进一步确定3个镇为城市化地区,6个镇为农产品主产区,形成了“一主两副三轴三区”的城镇空间格局和“一核三轴四廊四区”发展空间格局。

二是调整优化重点产业结构。寿光市围绕“服务南聚、产业北进”发展战略,借助津潍高铁寿光站等交通枢纽优势,强化产业聚合,为第一产业腾出空间,推动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助力第三产业集群发展。该市在中南部镇街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北部沿海乡镇,重点打造羊口化工产业园等重点产业片区。

盘活低效用地推动老旧工业园区“涅槃重生”

三是科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寿光市先后启动9个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62个村庄规划编制,其中59个村庄规划已获批,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积极推进土地整治试点,扎实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新增耕地2234亩,推动10个村2423户村民全部搬入新社区工作有序开展,有力解决营里镇等部分农村用地碎片化问题。寿光市借助试点优势,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创建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项目聚合发展。目前,已培育省级示范农场3家、潍坊市级示范农场6家,创办专业合作社41家,建设现代农业项目23个。

探索创新

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用地管控,创新“闭环管理”用地模式。寿光市以提升亩均产值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业用地亩均产出准入门槛,探索开展“合同+协议”管理,建立“准入—出让—建设—投产”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对未达到协议约定又整改无望的项目,通过司法、行政、信用等综合手段,实施联合惩戒或项目清退,打造“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双向强压模式。该市深入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审批提速30%以上,碧龙面粉等25家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重点园区全部实行“标准地”出让。

二是打造节约品牌,发挥土地产出“倍增效应”。寿光市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主动建设多层厂房,并制定建设奖励标准,鼓励企业利用闲置或存量土地建设多层厂房,通过“立体式”厂房生产,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创新开发,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据悉,山东玉马遮阳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摒弃传统制造业厂房设计理念,创新采用节地新技术建设三层车间。和单层厂房相比,该厂房节约土地206.48亩,土地空间利用率提升200%,节省资金5162万元,“工业上楼”在寿光真正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拓展产业格局,探索多元灵活供地模式。寿光市推出潍坊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港投集团“双创云谷”项目在原有的 M类工业用地中,增加 M0类型的用地,融合了办公、设计、研发、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附加相关配套服务,在全市首开先河。据悉,寿光市双创中心新经济赋能产业园是潍坊市小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总占地186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其中,一期工业地块占地136亩,建设20栋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产业园二期新型产业用地占地50亩,规划建设22层双子高层工业楼宇及配套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同时,寿光市创新“带规划方案出让”,建立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等各环节检测核查机制,强化履约评估及后续监管工作。对于用地面积较大的项目,实行一次规划、分期供地的梯次供地模式,严格审查用地效益,验收通过后再供应下一期用地。目前,顺华轮胎、英利实业公司、健元春包装等12个项目已通过梯次供地模式完成供地,投资施工进程明显快于其他项目。

“双创云谷”供地项目现场

挖潜存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是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寿光市全面清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产值少、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企业,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采取“腾笼换鸟”“零地增效”等模式,加快土地再开发再利用。近两年,通过供地盘活、拆迁清零等路径,寿光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92万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6400余亩。据悉,寿光优盛轮胎公司通过司法拍卖,成功接手国鹏橡胶公司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同时新上了年产200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5万平方米。项目投产后,企业新开辟就业岗位1000余个,有效带动就业及周边经济发展,实现了“荒地生金”,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

二是深度挖掘存量空间。寿光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将主攻方向放到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容扩能和提高开发区用地强度上,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整治项目)62个,复垦耕地1.64万亩,节余建新指标1.84万亩。积极挖掘耕地后备资源,创新开展废弃盐田复垦利用和排碱沟整治,实现新增耕地入库2.97万亩,有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三是强力推动城市更新。寿光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实行新增用地指标差异化、项目化配置,科学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去年以来累计批复建设用地1.04万亩,供应土地2.57万亩,保障各类项目183个,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要素保障。寿光市坚持“服务跟着需求走”,成立土地要素服务保障专班,开展全链条跟踪代办服务,为项目落地开通了绿色通道。寿光市推进城市低效片区更新利用,立足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编印了《寿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系统谋划并启动24个城市片区“更新行动”,依托各片区区域优势和发展定位,先后编制洛城、金玉米等24个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完成了67个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用地调整,确定开发建设实施路径,以城市更新推动存量用地再开发再利用。

寿光市城市发展新貌

促进发展

提升资源整合力

一是优化耕地布局。寿光市建立示范引领机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在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的村居,大力推进高产农田建设。持续在提升耕地质量上层层加码,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实现优质土壤再利用,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有效保证了耕地资源不减、质量不降,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据悉,田柳镇等地结合农耕文化和“新时代农村特色价值新风尚”,打造了耕地保护特色文化广场,设置了耕地保护文化长廊,增进群众耕地保护共识。

二是强化约束保护。寿光市严格落实基层巡查报告制度,把打击违法违规用地的工作职责延伸到村居,在寿光形成打击“两违”行为的合力。同时,该市指导片区设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公示牌,标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位置、责任田长信息,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已设置公示牌94个。寿光市全面推行耕地智保场景应用,高规格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田长网格体系,打造了一支2000多人的耕地保护队伍,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被省自然资源厅和省财政厅评为2021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市),获5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1500万元资金等奖励。寿光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绿色矿山“回头看”通过省级复核验收,完成造林绿化“落地上图”1042亩。全省首单湿地碳汇保险落户寿光,投保森林面积4.32万亩,连续多年实现无森林火灾、无区域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三是严格依法用地。寿光市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引导天力药业、横三路、圣阳街等42个项目科学合理选址选线,建立了常态化执法巡查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零报告”制度,结合空天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监管,大力开展土地违法专项整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同时,该市强化自然资源、公安、法院及农业农村等部门责任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查处力度,狠抓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处理,增强执法威慑力。去年以来,全市土地卫片整改恢复耕地210亩,“非粮化”问题整改恢复耕地1.01万亩,2022年寿光违法用地比例降至0.36%。

来源: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编辑:admin

【返回列表】